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卓越创新育英才锐意进取谱华章

一、产教融合如何打破传统教学壁垒?

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卓越创新育英才锐意进取谱华章

在许多人眼中,高校软件教育常被诟病为“重理论轻实践”——学生能否在走出校门前掌握真实行业所需的技能?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以卓越创新育英才锐意进取谱华章的理念,给出了破局答案:通过深度校企合作,构建“学用一体”的育人生态。 典型案例是学院与华为、浙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联合打造的“HarmonyOS应用开发创新训练营”。2023年9月,学院青年教师与全体研究生参与了为期4天的实战培训,由华为资深讲师黄炳、周逸豪讲授鸿蒙系统开发技术,覆盖分布式架构、跨设备应用开发等高阶内容。这种“企业导师进课堂、行业案例入课程”的模式,不仅让学生接触前沿技术,更推动教师团队更新知识结构,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闭环。 学院还与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共建研究生生源基地,通过共享实验平台、联合科研项目等举措,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。例如,双方在2021年围绕软件工程学科建设展开研讨,探索联合培养机制,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。

二、竞赛实战如何锤炼创新能力?

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卓越创新育英才锐意进取谱华章

“编程竞赛是否只是少数人的游戏?”太原理工软件学院用数据证明:通过系统性备赛机制,普通学生也能站上国家级领奖台。 2020年,学院教师廖丽娟团队以“实践教学组”项目斩获全国高校绿色计算大赛一等奖。这场覆盖全国507所高校、超1.2万人参与的赛事中,团队从3257个实训项目中脱颖而出,其设计的195万关卡案例被业界誉为“教学创新标杆”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学院将竞赛经验反哺教学——例如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屈志杰分享的“项目拆解法”、竞赛达人韩雨桐总结的“团队协作模型”,均被纳入《软件工程实践》课程案例库,形成“以赛促学、以学强赛”的良性循环。

三、思政引领如何塑造全面发展的软件人才?

当“码农只需会敲代码”的论调盛行时,学院却提出“技术为基,品德为魂”的育人观。在2020年“精英有约年度盛典”中,思政建设成果被具象化为三个维度: 1. 党建引领:党员代表张冰洁通过“入党故事”传递信念,院党委书记池卫平提出“三二二工程”,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; 2. 团学赋能:十佳团支书姜美如分享基层工作经验,激发学生干部的责任感; 3. 榜样示范:对学风建设、社会实践等领域的先进集体表彰,强化价值导向。 这种“软硬结合”的培养模式,甚至延伸至文体领域。2018年,学院八段锦代表队以9.68分夺冠,其“RJ”队形设计、动作编排中的协作精神,成为“工科生人文素养”的鲜活注脚。 迈向未来的行动指南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以卓越创新育英才锐意进取谱华章为使命,其经验为高校IT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: 1. 企业深度介入教学:建立常态化校企合作机制,每学年至少开展2期行业前沿技术训练营; 2. 竞赛资源普惠化:设立“竞赛学分”制度,将备赛过程转化为教学模块; 3. 价值观与技术并重:通过党团活动、文体赛事等载体,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。 正如学院在鸿蒙训练营总结中所言:“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。”——唯有持续创新、锐意突破,才能在数字时代培育真正适应变革的软件英才。
上一篇:高效全能视频批量剪辑软件助你极速打造精彩视界
下一篇:极致流畅智能英语跟读软件助你轻松征服地道发音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