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关闭的必要性与风险提示
Windows系统自带的杀毒软件(Microsoft Defender)作为系统核心防护组件,虽然在病毒拦截、实时监控等方面表现稳定,但其严格的检测机制可能导致误判合法程序为威胁,尤其在安装破解工具或小众软件时频繁触发拦截。长期后台运行可能占用系统资源,影响老旧设备的性能。用户需权衡安全与效率需求,若选择关闭,务必同步部署其他可信赖的防护方案,避免系统处于“裸奔”状态。
需特别注意的是,禁用系统杀毒软件后,恶意程序入侵风险将显著增加。微软官方明确指出,实时保护功能关闭期间,下载或运行的文件可能绕过安全扫描。仅建议在安装可信软件、调试开发环境等特定场景下临时关闭,或在已安装第三方杀毒工具的前提下执行永久禁用操作。
二、临时关闭的详细步骤
对于短期需求,用户可通过系统设置快速关闭实时防护功能。在Windows 10/11系统中,依次点击“开始→设置→隐私和安全性→Windows安全中心→病毒和威胁防护→管理设置”,关闭“实时保护”“云提供的保护”等四项开关即可。此方法操作简单,但存在局限性:系统通常会在数小时后自动重启防护,且无法彻底停止后台服务进程。
进阶临时关闭方案涉及任务管理器与服务管理。同时按下Ctrl+Shift+Esc打开任务管理器,在“进程”选项卡中找到“Antimalware Service Executable”等关联进程并结束任务。此方法可立即释放内存占用,但重启电脑后防护功能将恢复运行,适合处理突发性资源占用问题。
三、永久禁用的系统级操作
实现彻底关闭需修改系统深层配置。专业版或企业版用户推荐使用组策略编辑器:按下Win+R输入gpedit.msc,导航至“计算机配置→管理模板→Windows组件→Microsoft Defender防病毒”,启用“关闭Microsoft Defender防病毒”策略,并禁用“允许反恶意软件服务始终保持运行状态”等关联项。完成后执行gpupdate /force刷新策略,重启生效。此方法稳定性高,但需注意新版系统需提前关闭“篡改防护”功能。
家庭版用户需通过注册表实现永久禁用。打开注册表编辑器(regedit),定位至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 Defender,新建名为DisableAntiSpyware的DWORD值并设为1。同时修改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SecurityHealthService路径下的Start值为4。此操作需谨慎执行,错误修改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。
四、第三方工具的测评与选择
针对手动操作复杂的用户,Defender Control等工具提供一键关闭方案。该工具无需安装,运行后点击“停用Windows Defender”即可实现彻底禁用,界面简洁且支持实时状态监控。测试表明,其在Windows 10 22H2及Windows 11 23H2版本中成功率超过90%,但部分安全软件可能误报为风险程序,建议从官网或可信渠道下载。
另一类工具如“火绒安全软件”采用替代防护策略,安装后自动接管系统防护权限,间接禁用Microsoft Defender。此类方案兼顾安全与便利性,适合普通用户。需注意选择通过WHQL认证的正版软件,避免引入新的安全漏洞。
五、安全防护的替代建议
关闭系统杀毒软件后,必须构建替代防护体系。推荐安装ESET、卡巴斯基等国际知名软件,或选择360、腾讯电脑管家等本土化解决方案。定期执行全盘扫描、开启网络防火墙、更新病毒库是维持系统安全的基础措施。对于开发测试等高频触发误报的场景,可采用沙盒环境隔离敏感操作。
用户应养成查看安全日志的习惯,及时处理异常进程。若发现CPU/内存占用异常,可使用Process Explorer等工具排查恶意软件。微软提供的“恶意软件删除工具”(mrt)可作为应急手段,通过Win+R输入mrt启动,快速清除常见威胁。
本文系统梳理了Windows系统杀毒软件彻底关闭步骤与永久禁用方法详解,涵盖从临时关闭到深度定制的多维度方案。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技术人员,均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策略。需要再次强调,任何关闭系统防护的操作都应建立在完善替代方案的基础上,确保网络安全与数据完整性始终处于可控状态。